平凡者未必伟大,真正伟大者往往平凡 ——《平凡的世界》读后感

平凡者未必伟大,真正伟大者往往平凡
——《平凡的世界》读后感

《党的生活》杂志社 付艳芳

大家好!我发言的题目是《平凡者未必伟大,真正伟大者往往平凡》,这是我读路遥小说《平凡的世界》的心得。

沉寂十年的歌手朴树出了新歌《平凡之路》,歌中唱到:“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,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。”

是啊,我们正处在一个追求“不凡”的社会,既不允许自己平凡,也不允许别人平凡。为了追求“不凡”,我们经常被“不凡”所绑架,在力图“不凡”和保持“不凡”的道路上,渐渐迷失了方向。可是,我们有没有想过,做一个平凡的人会怎样呢?

或许,《平凡的世界》这本书能给我们答案。

这本书中的人物以及情节都刻画得很真实。作者用写实的手法,围绕主人公孙少平一家生活的变化,双水村的变迁,以及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理想不断奋斗的历程来展开,深刻地反映了八十年代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。

高中时的孙少平,属于最贫困的那群人,连学校的“丙菜”也吃不起。他背负着全家人的期望在黄原高中念书,贫困让他自卑而又羞愧,除了深深地感激这些至亲至爱的人们,他不敢对生活有任何额外要求。

孙少平是幸运的,在十六岁时无意中看到了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这本书,该书强烈地震撼了他的心灵,他突然感觉到,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,还有一个“辽阔的大世界”。在那一瞬间,他那难以遏制的求知欲和渴望了解外部世界的好奇心,促使他通过读书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。

孙少平凭着自己的拼搏和奋斗,终于走出了双水村,走向了那个他向往的“辽阔的大世界”。可他终其一生努力,最终并没有获得人们所认为的荣华富贵。他不是没有选择的机会,例如参股大哥孙少安的砖厂、和省委副书记之女田晓霞恋爱后调离煤矿等等,但他没有被功利心左右,也从来没有想过借助他人来实现自己的“成功”。所以,这不是一个从拼搏和奋斗到功成名就的故事,它始终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,一个平凡人选择平凡生活的故事。

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,特别是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,如果仔细回想,几乎能找到与文中人物相对应的每一个角色,比如我们的父母和他们这一代人,他们不就是千千万万个少平和少安吗?他们虽然很平凡,但他们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,在各种困难、挫折面前毫不畏惧,也不受制于时代的变迁和残酷的现实,始终不屈不挠,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。

2015年,路遥的小说被搬上荧屏。习大大在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后,和代表聊起电视剧《平凡的世界》,并透露“下乡时跟路遥住过一个窑洞”。路遥从小生活在黄土地上,他的性格就体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。路遥幼年时期遭遇过人生变故,年轻时经历过陕北农村的艰苦生活,他善于把这些苦难转化为人生的动力,把苦难转化为温暖和励志的东西。《平凡的世界》的艺术魅力,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来概括,正在于它“为人民抒写、为人民抒情、为人民抒怀”。

路遥用一颗善良的心灵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人物的世界,在他的世界里,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。所有的荣耀终究会归于平凡,在荣耀的背后保持平凡的心态,才难能可贵!

感谢路遥,让我们认识了平凡,也让我们知道,平凡者未必伟大,真正伟大者往往平凡。

最后,与大家分享书中的一段话:“青年,青年!无论怎样的挫折和打击,都要咬着牙关挺住,因为我们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;只要不灰心丧气,每一次挫折就不过是通往新的境界的一块普通的绊脚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