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故事 ——读《道路自信:中国为什么能》

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故事
——读《道路自信:中国为什么能》

办公室 张倩文

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玛雅的《道路自信:中国为什么能》。书中作者通过与林毅夫、金一南、胡鞍钢、罗援、张维为等15位专家学者的对话,站在“中国立场”“中国视觉”上,从不同角度探讨总结了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道路和经验,对“中国为什么能”这一叩问作出了鲜明而响亮的回答。

近几年,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陷入困境,这无疑与中国的发展局面形成鲜明对比。然而,国内外仍有一些人带着有色眼镜,认为“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”,大肆宣扬新自由主义,贩卖西方政宪民主。《道路自信》一书,对这种思想倾向给予了有力回击。林毅夫、张维为、朱汉云等从自身经历和思想转变历程出发,告诉读者必须慎重对待西方价值观和西方理论。比如张维为指出美国梦正在下滑,中国梦正在强劲上升。中国梦和美国梦都包含生活和政治两个层面。在生活层面,两者差别不大,大家大都相信通过诚实的劳动,自己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加美好。但在政治层面,中国梦和美国梦存有相当的差别。美国梦强调美国人自己界定的民主、自由、人权等的实现,而中国梦则强调“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”的整体观,强调中国今天所选择的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。然而,美国梦在今天却遇到了不小的挑战。过去20来年,美国多数人的收入不是增加了,而是减少了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·斯蒂格利茨曾感叹:“美国自称‘机会之地’或者至少机会比其他地区多,这在100年前也许是恰当的。但是,至少20多年来的情况不是这样。”与美国梦一路下滑的情况相比,中国梦则展现出强劲上升的势头,中国梦已经比美国梦更加精彩。美国皮尤中心2013年跨国民调表明85%的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发展方向表示“非常满意”,在美国,这个比例为31%。英国的WWP集团发布了《中国梦的力量与潜力》调查报告,认为“中国梦的吸引力未来可超越美国梦”。受访中国人中有超过1/3认为,美国是当今世界的“理想国度”,但这种看法仅限于当前,有42%的中国民众认为,再过10年,中国将会成为“理想国度”。

《道路自信》一书,坚持用事实说话、用数据说话,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。在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中,中国各项指标显现出巨大优势,远超发展中大国印度和巴西、以及推行“休克疗法”的东欧国家。改革开放近40年,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,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、全球最大贸易国,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这样的事实和对比让人们看到,中国是世界上整体进步最快、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国家,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。

道路决定前途命运。中国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,既学习了别人的长处,又发挥了自己的优势。面向未来,只要我们坚定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大路走下去,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